景观设计
“行走的思政课”走新更走NG体育心
NG体育“这次研学,让我不仅了解到家乡的农耕文化,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工匠独特精湛的匠心,更重要的是懂得了用心去感受美好。”在日前举行的研学活动中,甘肃省民乐县金山小学四年级学生张馨雨高兴地说。
这次研学活动是该校四年级全体师生在该县六坝田园综合体农耕文化展览馆和酒文化产业园开展的,学校将思政教育融入活动全过程,融汇成了一堂“走新”更走心的思政课。
文物是文化传承的最好载体。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来到了研学的第一站——民乐县六坝田园综合体农耕文化展览馆。馆内耧、犁、锄、耙等各种传统农耕用具一应俱全,全面展示了过去的农耕环境、家居生活和交通运输等工具的代代更迭。讲解员对农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逐一进行介绍,时不时还要考考学生,让学生说说农具名称和用途。活动中,讲解员向学生讲述了西北地区农耕社会的发展脉络和生活演变。
学生和文物“对话”,与历史“相知”,不仅得到了农耕文化的熏陶,激发了对历史文化深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同时NG体育,也更多更好地了解家乡、了解历史、了解祖辈的生活方式、生存本领、民间艺术。
近年来,甘肃各地中小学精心打造“行走的课堂”,鼓励学生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相联结,让学生融入自然景观、红色遗迹、人文社会之中,拓宽视野、感知自然NG体育、了解社会、传承精神,得到精神熏陶和意志磨砺。
“班长,别割了,我不吃了!我们把这半条皮带留下来吧,带它去见毛主席!”舞台上,三名“小红军”深情演绎着“半截皮带”的故事,台下师生报以热烈掌声。这是近日甘肃省崇信县城区第一小学红色课本剧展演活动的一个场景,不少学生喝彩:“这堂教育课很有感染力。”
“一个月前,我们便汇总梳理教学课本中的英雄故事和身边的先进事迹,从剧本创作到排练、音乐和道具的准备,从彩排到正式表演,老师和孩子们都倾注了心血,共同经历了一段奇妙又难忘的戏剧之旅。”该校副校长秦小娟说,“把教育课堂交给孩子们‘唱主角’,效果显而易见。”伴随着她的讲述,几名“小战士”穿着羊皮大衣、拄着拐杖,再现当年峥嵘岁月和艰苦征程。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像鼓槌一样敲击着学生的心灵NG体育,不少人热泪盈眶。《英雄的足迹》《小英雄王二小》《盛世中国》《中国脊梁》《丰碑》……展演活动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民间故事的儿童剧,还有反映当下儿童生活的校园题材、歌颂少年英烈的革命历史题材。通过表演、朗诵、歌舞等形式立体呈现教育内容,让学生从读课文到演课文,以演促学,以美育情,真正让课文“活”起来,并在沉浸式体验中激发情感共鸣、汲取奋进动力。
“平常主要是老师给我们讲知识,情景表演带我们置身英雄辈出的年代,使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当时的历史事件,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课本剧的魅力,进而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崇信县城区第一小学四年级2班学生何玉萱说。
“在思政课的设计上,我们改变以往的呆板说教,将文化育人、实践育人、课程育人贯穿思政教育全过程NG体育,找准学习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小契机、小素材、小细节、小问题、小故事等小切口,把课堂搬上舞台,使学生变被动倾听为主动参与,让思政教育贴合实际,使学生内化于心NG体育、外化于行。”崇信县城区第一小学校长刘宝生表示。
民乐县六坝镇寄宿制小学日前开展了主题为“践行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争做好少年”的研学思政教学活动。在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学生们通过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重温入队誓词、朗诵红色诗词、聆听英雄事迹等形式,表达对先烈们的崇高敬意。在高台县科技馆,同学们一边认真听科技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一边动手操作体验,并积极讨论其科学原理。在张掖湿地博物馆,学生们聆听了湿地科普知识,徒步领略了湿地的沿途风景,参加了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堂”。在参观中接受红色教育,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实践活动虽然短暂,但同学们不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更能坚定信念、砥砺品格、磨炼意志。”民乐县教育局副局长张娟说,将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依托“行走的思政课”,做好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厚植少年儿童人才成长的沃土,让思想政治教育有“知”也有“味”。